close
紅蔘研究歷程大概分成三個階段,從早期驗證古代醫書記載到近年的成分功效分析,人蔘的特性大約在2015年前後完全解構完畢,由於2019年底全球大流行病爆發,「抗病毒與免疫」議題成為第三階段的研究目標。
紅蔘研究不外乎聚焦於「人蔘皂苷」的功能,近年比較熱門是Compound K,它是一種經過微生物轉化的人蔘皂苷,不少研究指出該分子可被人體吸收且真正具有生理功能,也就是說,不管白蔘含有20幾種皂苷,還是紅蔘含有30幾種皂苷,大部分皆是經過轉化成Compound K才具有活性,但是該研究依然存有爭議,尚未定論。11月27日我的文章圖表有出現發酵蔘,產學界宣稱發酵蔘含有較高的Compound K,所以許多發酵蔘相關產品已經在韓國上市,台灣的生技公司也有推出,不過韓國正官庄發聲明指出,目前沒有開發相關商品的計畫,專注於維持優良的製蔘品質。
人蔘在傳統漢方藥中非常珍貴,近年來似乎從主角變成了配角,葉黃素、益生菌、雞精、魚油、膠原蛋白、UCII佔據大部分的保健食品市場,靈芝、牛樟芝、燕窩也在瓜分高端客戶,最近「酵母NMN」也引起大流行,未來原型皂苷或轉化型Compound K研究是否有更突破性的發展,靜待觀察。
全站熱搜